空姐忙什麼?除了派餐收餐外,空姐還有什麼東西要做?

flight, airplane, passengers-4516478.jpg

很多人會好奇,其實空姐除了要在飛機上派餐收餐外,還有什麼東西要做呢?究竟空姐忙什麼呢?真的是很忙的嗎? 為何我經常按 Call Bell也沒有人理會我?為什麼空姐忘記給我毛毯?為什麼......? 好吧!今天就讓我跟大家來一個空姐上班一日遊,看看空姐忙什麼吧!事不宜遲,今天就跟大家出發前往美國洛杉磯。

在某年某月某日……

由於公司大部份國際航班都於凌晨起飛,因此,晚飯後我就要開始準備上班的事宜。上班前,除了把眼耳口鼻都整理好外,當然要收拾一下行李。由於工作的需要,我經常要飛到不同的區域,少不了要花一點時間整理行李,但由於長時間的訓練,通常15分鐘我已把行李整理好。  

而在正式Briefing前的1.5小時,我便從家出發前往國泰城,因為守時,是這份工作的其中一個要點,上班一定不能遲到。如果遲到,你可能被Offload,再也不能operate該航班了。這也正如你錯過了登機的時間,飛機也不會等你的出現才起飛吧!

到達國泰城,寄存好行李後 (對,你可在國泰城內寄存行李),要先完成一個重要的任務 – 通過安全問題Safety & Emergency Question考核。對航空公司來說,安全絕對比任何東西重要。即使有再好的服務,但如果公司有任何的安全問題,相信乘客也會有擔憂吧!因此,為確保每個機艙服務員的安全知識達到應有水平,空姐上班前需要回答一條關於航空安全的電腦選擇題。 如果不幸地答錯了問題,不用害怕,你還有兩次機會。如果都是答錯,那就真的對不起,你要回家了,公司將會把你Offload,由其他待命的同事替你執勤。而你被Offload後,除了回家外,事後還會被接見,要回答並通過安全考核才能再次執勤。      

當通過了安全問題Safety & Emergency Question考核而尚有時間剩下,我會做以下數樣東西:

1. 到Mailbox檢查一下公司發放的信件 (有時可能還會收到其他同事給予的驚喜)

2. 把制服拿到Laundry Room清洗 (公司是有提供免費的制服清洗服務啊)

3. 在最後關頭Study公司最新的安全&服務資訊 (因為在Briefing 時機艙客務經理可能會問及相關問題)

4. 把握最後機會回覆WhatsApp/ 短訊 (飛機一起飛便有十多小時不能與外界接觸了)

而在簡報會Briefing 前的10-15分鐘,便可以進入Briefing Room。進入房間後,第一時間當然要跟同事打招呼,畢竟很多時候都是第一次與這批同事見面,未來那數小時/ 十小時要相依為命。 

 時間一到,機艙客務經理(老總)便會‘召開’會議,首要做的是要求大家檢查護照 (看看有沒有帶護照、有沒有拿錯家人朋友的護照)、簽證(如果飛去美國的話)。接著老總便會分配工作崗位Position,看看誰要在商務艙工作、誰在經濟艙工作。在Briefing的數分鐘內,除了要互相認識對方外,還要看看最新的安全/ 服務資訊、看看有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(機上有沒有貴賓? 有沒有尊貴的會員? 有沒有客人特別喜歡讚賞/投訴等)。最後,老總通常都會叫大家制定一個飛行目標,一般而言,標準答案是Happy & Safe Flight! 如果你不喜歡跟隨潮流答Happy & Safe Flight的話,當然可以發揮你的小宇宙,制定一個創新而正面的目標。  

大Briefing 完結後 (全部同事),還要進行一個小Briefing (在同一個Zone工作的同事) ,如果你是新入職,還是不太熟悉工作流程的話,這時候一定要告訴和你合作的同事, 請他們多多關照你、多多包容你。而此時,Section Leader (呀哥/ 呀姐) 會對這個Zone 的同事表達其期望,通常都是鼓勵大家用小托盤Small Tray遞飲料給客人、叫大家互相幫忙、互相分享資料 (有客人讚許/投訴? 機艙內是否有重大事情發生等)。   

完成Briefing,跟機長Captain、FO、SO打完招呼後,便浩浩蕩蕩地登上接駁巴士從國泰城出發前往停機坪、直接上飛機工作。在接駁巴士上,機長也會跟大家作一個簡短的匯服,說說飛行時間、飛行途中會否遇到強列的氣流、機上需要注意的東西等。當接駁巴士抵達停機坪後,空姐便會直接從停機坪登機,而這也解釋了為何大家不會看到空姐們在登機口出現。事實上,空姐只會在惡劣天氣、深夜時份才會使用登機口進入航機內。

進入飛機後,便正正式式展開一連串的工作了。當大家登機時看見空姐跟你說Welcome Onboard時,其實她們事前已做了很多工夫,當中包括飛行安全設備檢查 (Safety is always the proprity!)、機上娛樂系統檢查、機艙乾淨度檢查。另外,空姐們還要檢查飛機餐是否足夠、準備報紙、準備Welcome Drink予商務艙的客人等等,真的真的有數之不盡的任務。當然,這是靠一整Team 人的通力合作,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工作。

馬不停蹄,忙完一輪後,乘客終於登機Boarding。短短半個小時內,除了要招待二百多名客人外,還要在極短時間內讓所有客人都安置好行李,務求讓航班準時起飛。而對於長途機來說,行李櫃經常都爆滿、有時候真的要花費所有力氣才能找到小小的空間予乘客放置行李

而在登機的時候,除了要處理行李的問題外,還要解決數之不盡的東西。當中最常發生的活動包括換位、不時會有客人跟你要毛毯、枕頭、水,又或跟你說機上的娛樂系統壞掉了,所有東西都在半個小時內發生,而由於要確保飛機準時起飛和起飛前播放安全短片,空姐只能趕快把乘客安置好。因此,如果空姐們忘記了你的毛毯、枕頭,請你見諒,因為登機時真的是十分繁忙。

而忙完一輪後,如無意外航機終於起飛了。  

起飛後,真正艱辛的時刻來了。在正式派餐前,空姐們要先準備特別餐(例如素食餐、水果餐、低卡路里餐等)予部份客人。由於他們可能對某些食物敏感,因此事前跟航空公司預訂了特別餐,以符合他們對膳食的需要。而很多客人都會好奇,為何預訂了特別餐的乘客能先進食?為什麼不一次過派發所有餐飲?試想想,如果空姐們不先派送特別餐予客人,而選擇在派正常餐時才一起派送,萬一有什麼意外,例如錯誤地把素食餐給予其他客人,而此時航機上亦沒有其他的食給予該素食者,那後果真的是不堪設想。因此,為了減低意外的發生,這也請大家多多體諒送餐的時間將會稍為延長啊!    

當派發完特別餐後,便要開始派餐予其他客人。派餐收餐看似簡單,但事實上當你不停地重覆同一個動作並推著超重的餐車,實在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荷。而派完餐後,空姐們還需不時到機艙,看看機艙的狀況。而負責銷售免稅商品的同事,這時還需要完成銷售,才能休息片刻。

忙完一輪,終於到了休息的時間,這時可能已是香港的凌晨3/4點。飛長途機,空姐會分兩組休息,休息時間的長短,視乎飛行時間的多少。一般而言,如果飛歐洲的話,大概會有3個多小時休息; 飛美加的話,有時候可能有4個多小時休息。在非休息時間,空姐們大部份時間都是忙過不停。因為,這時會有客人開始感到肚餓,開始想吃小食,而這小食,就是鼎鼎大名的雞肉杯麵了。當一個乘客點了杯麵、其他人看到的話,當然也一起湊個熱鬧。還記得以往有不少班機,我是完全沒有坐過,雙腳停不了來、在漫漫長夜不停地派送杯麵。 

捱過這個杯麵時刻後,終於能小休一下,此時已經是香港早上時間的6/7時了。此時的我,終於能到Crew Bunk‘呼呼大睡’。 

而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,眨眼間,鬧鐘便叫醒沈睡中的我。

小休過後,即航機降落前的兩個多小時,我又開始忙起來了,又開始派餐收餐,派餐收餐。

忙完一輪後,終於聽到機長Captain的廣播:Cabin Crew, 30 Minutes to Landing。每當聽到這個廣播,我都會感都非常興奮,因為這意味著,我們將快抵達目的地了。通宵達旦工作了一整個晚上,終於看到一點兒曙光。這時候,空姐們需要作降落前的準備,把所有餐車、Compartment都Secure好、檢查一下機艙, 乘客有否扣好安全帶等,作最後降落前的準備。

而不消一會兒,就聽到‘各位乘客,歡迎來到洛杉磯國際機場……’,聽到這個廣播時,代表航機已經順利抵達目的地,而相信這個時候,全機人都十分興奮雀躍。但此時,還不代表空姐們可以下班。當所有乘客都離開機艙後,空姐們還要進行After Landing Check,檢查一下有沒有不屬於航機的東西,最常見的大都是乘客遺留下來的護照 (放在Seat Pocket內)、背包 (可能是太興奮的關係,背包也忘記拿走)。 

After Landing Check後,空姐們終於能夠離開機艙作入境檢查、拿行李、拖著疲憊的身軀前往酒店。這時候,真的累到站著時也能睡著。 

而空姐的一天,也終於結束了! 

搬到美國後,生活習慣上的小轉變

vegetables, fruits, fresh-5907330.jpg

搬到美國後,很多東西都要重新適應。生活多年的習慣,也不得不作出改變。 以下精選了數個我生活在美國,生活習慣上的小轉變。

1. 一次買一星期的食材回家 

在香港,你總會找到超市/ 街市在家附近,生活是如此的便利,每天都能享用新鮮的蔬菜和肉類,因此,你不需要一次過大量購買食材,更不用把它們全部放進冰箱。現在的我,生活在美國,實在難以找到街市,超市倒是容易找到,例如Walmart、Aldi、Whole Foods Market等。然而,除非你能夠有幸住在超市旁邊,否則對大部份人來說,你均需駕車到超市買菜,一來一回可能需要半個小時。

因此,對於大部份人來說,每次到超市都會購買數天什至一星期的食材。而對我來說,最讓我頭痛的是要一早想好未來一星期吃什麼,每次到超市前都要寫好購物清單。而由於每次都要購買大量食材,那只好把它們都放進冰箱,真的是冰箱常滿。 

2. 在家煮飯、什少外出用膳

當我還住在香港時,一星期總有幾天外出用膳,因為港幣二佰多元,便能吃到一頓豐富的晚餐。在美國,我與老公點了數隻雞翼、薯條、一杯飲料,小費連稅後已經要USD$2x,好像沒吃多少東西。在美國,付小費15% – 20%是一種表達尊重的文化,因此每次外出用膳都所費不菲。如果你不想付高昂的費用,那最好還是留在家煮飯吧!

在香港,我從來不用為煮飯而煩惱,因為媽媽會打點好一切。但搬到美國後,在家吃飯確實比較經濟實惠,因此我也不得不開始在家‘鍛鍊廚藝’,嘗試不再做地獄廚神了。 

3. 穿著簡單樸素

在香港,每蓬轉季,我總覺得要購置一點衣服。潮流在變,衣服當然也要改變吧!明明家中的衣櫃很小,但總是愈買愈多衣服,畢竟與朋友見面時也要以不同的衣服示人吧!但搬到美國後,看到大部份美國人的衣著都是很樸素,簡單的T-shirt、牛仔褲和球鞋就能應付生活的所需,因此,我也漸漸失去了不段購買衣服的慾望。現在的我,只穿著一些‘過時’的衣服。其實想著想著,簡單一點也挺好,不追隨潮流,也不用為購置衣服而煩惱了。

4. 洗碗

以往生活在香港,雖然我不用煮飯,但也希望減輕家人的壓力,飯後幫忙洗碗 ( 雖然經常被家人投訴我洗碗洗得不乾淨, 實在慚愧)。但搬到美國後,雖然我也要在家洗碗,但卻有一個得力助手 – 洗碗機。從此,洗碗變成一個不再可怕的飯後活動,我也不用再怕洗碗洗得不乾淨了!

致剛衝上雲霄的OYBB:前空姐給你的小貼士

clouds, cloud, aircraft

當你成功被航空公司取綠並經歷了6個星期的地獄式訓練後,真正的考驗才正正式式開始。剛開始衝上雲霄時,你定必會感到憂慮,但不要害怕,很多同事都是非常樂於助人的。 當我還是 OYBB時,當然碰過不少釘子,但也讓我吸取了不少寶貴的經驗。以下希望分享工作上的小貼士,希望大家都一切順利吧!

1. 不明白的地方,一定要問

由於培訓的時間有限,很多時候很多東西練習了一次,你便要運用在工作上。一時間要消化大量東西,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困難。因此,在航班上如遇到任何困難,一定要問,千萬不要害羞,而我相信大部份同事都會非常樂意解答你的問題。

 

2. 跟同事表達你的年資

在頭幾次Operate航班前,先到ISM (老總) 房間打招呼,好讓他/ 她知道你剛完成培訓,是百份之百的新人,他/ 她自然會給你多一點‘容忍’Allowance。 

 

另外,確保你的Section Leader (呀哥/呀姐)知道你剛完成培訓,使他們多給你指導。你可跟你的Section Leader 說: 不好意思,這是我的第一班航班,請多多指教。

 

3. 工作時,主動詢問同事,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忙

對於新入職的同事來說,可能還不太熟悉工作的流程。尤其當你還在Operate 頭幾班航班,你可能還是一頭霧水,看到其他同事都非常忙碌,自己不知道可以做什麼。這時,你不妨主動問問其他同事,看看有沒有東西可以幫忙。

 

4. 加入的士群組Taxi Group

所謂的Taxi Group,是一個Whatsapp上非正式的資訊交換頻道,通常每一個地區都有一個Taxi Group。比如你住在沙田,上班時你可問問同事有沒有沙田的Taxi group,加入後可以互相交換資訊。

 

5. 上班前要好好了解公司的最新資訊 

公司會定期更新飛行安全資訊,服務流程等,上班前要確保你有最新的資訊,最重要的是看一看每個月的Monthly Pre-flight Briefing Sheet,老總會在Briefing Room時問及相關問題。

空姐 Q & A – 國泰空姐工作小揭秘

passenger, airplane passenger, train

當了空姐兩年,雖然離職前還是一名小薯,但也希望總結一下過往的經驗,分享給有意加入航空業的你、你和你。 以下是一個不專業的 Q&A 環節。

 

Q: 空姐一個月要飛多少個小時? 

A: 一般而言,公司每個月會分配大約 70小時的飛行時數給你。如果你想多飛/ 少飛一點,在符合某些規定下,你可以跟其他同事交換航班,以制定自己心儀的更表。

 

Q: 空姐每個月/ 每年有多少天假期? 

A: 以國泰航空為例,新入職的空姐每年享有21天的有薪年假。而每個月假期的多少,在乎你更表的航班數目。以我的經驗來說,我每個月都有9-15天的假期。

 

Q: 空姐每到一個地方,護照都要被海關蓋章嗎?

A: 事實上,九成的國家都不會對空姐的護照蓋章。

 

Q: 外站津貼是在什麼時候發放?

A: 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外站津貼發放制度。以國泰航空為例,外站酒店會負責處理和發放空姐的津貼,當空姐抵達酒店後,能夠直接拿取以當地貨幣為單位的現金津貼。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公司會把外站津貼直接存入員工的支薪賬戶,而這亦是現時不少航空公司的做法。

 

Q: 我可以選擇跟我的好友在同一班航班上工作嗎?

A: 理論上是可以的,但實際操作時可能會有一點困難。除非On Roster時你們已被編排在同一班機上工作,否則你想跟其他同事對調航班,除了要雙方都願意外,還需滿足不同的條件。試想想,你有一班很爛的航班 ( 津貼低、客人比較難服待等),那怎麼說服其他人跟你對調航班呢?  

 

Q: 遇上不喜歡的航班,可以不斷與其他同事交換嗎?

A: 不能。當你在每個月的16號收到更表後,你會有5個限額,你可以跟同等職位的人交換航班。當然,不是雙方願意交換航班便可以,當中也涉及不少規則,倒如語言要求、國籍要求、雙方在航班前後有否足夠的休息等。因此,每次跟同事交換航班前,我都會小心翼翼檢查好換班的條件,以免浪費了換班的機會。

 

Q: 對於長途機而言,空姐能休息嗎?

A: 長途機時,空姐會分兩組輪流在Crew Bunk休息,每個空姐都會有自己的床休息,是可以躺平睡覺的喔!

 

Q: 對於傳說中的一折機票,預訂航班後就一定能獲取機位?

A: 非也!雖然空姐可享有機票折扣,但是否能成功出票,在乎該航班是否有剩餘的空位,意即是,你可享有的機位是候補機位。

 

另外,即使有候補機位,也不代表你能夠成功取得機位。訂購機票後,你還需要與其他同事’爭奪’機位,因為機位不是先到先得。當你到達登機櫃位後,如果你乘搭的航班還有空位的話,地勤人員會依據不同的Priority來給予機位。簡單來說,你的階級、年資愈高,你便有較大的機會獲發機位。

 

像台灣、日本等的旅遊勝地,機位經常爆滿。像我一樣的小薯,每次都心驚膽跳,因為上機的Priority實在太低了。

成為空姐後,無論上班下班,我都會被問到的6大問題

beach, hammock, blue sky

回想起剛剛轉換工作,無論是上班或與朋友傾談時,我都會被問到數個問題。而這些問題,都是不約而同地出現。

入行後常被問到的問題包括:

工作時:

你打算什麼時候辭職?

想當年,當我還是一個非常Fresh的OYBB時 (OYBB是對新入職少於一年,還未接受商務艙培訓的新人的稱呼),我的同事經常會問我這個問題

對話內容大多是: 你剛畢業嗎?不要在這浪費你的青春啊!在這待一年半載就好了,不然3年過後,你再也不能回頭了。(正常來說,頭3年機艙服務員都是以合約形式簽約,如果表現良好,3年過後公司才會跟你簽長約)

當時剛經歷了6個星期痛苦的培訓,剛剛才能衝上雲霄 ,對工作滿腔熱忱,面對著突如其來的一問,真的感到有點兒錯愕

當然,我也明白同事們的肺腑之言。同事們也不忘告誡當時還是OYBB的我,工作的同時,不妨利用空餘時間建立自己的興趣,不要虛度光陰

這是你第一份工嗎?為什麼要轉工啊?

第一個月上班時,經常會被人問及我的工作經驗,每次上班都像一個小小的Interview

與朋友聚餐時:

你通常會飛哪一條航線?

事實上,因為國泰航空的基地是在香港,而作為Hong Kong Base 的機艙服務員,公司是可以讓你在任何一條航線上執勤。這有別於Outport Base的員工,比如是London Base的機艙服務員,他們只能飛香港 - 倫敦 & 倫敦 - 香港

機艙服務員是有一折機票嗎?可以加我的名字嗎?

通過試用期後,員工確實能以優惠的價錢購買機票。如果未婚的話,員工會有一個限額,你可將它給予你的朋友。據非正式統計,如果是未婚而有男/ 女朋友的,這名額通常都會留給自己的另一半。如果是單身的話,那就要看你跟她有多老友了。如果是已婚的話,那一折機票只能留給家人使用了

空姐的人工高嗎?

我只能說,人工的高低視乎你的勤力程度,多勞多得。機艙服務員的薪金由三部分組成 - 地面工作時數 x 地面工作時薪 + 飛行時數 X 飛行工作時薪 + 外站津貼。公司每個月都會保證發放70個飛行小時的薪金,意即是你的飛行時數低於70小時,公司也會出70小時的人工給你。而外站津貼的多少,視乎你飛往的國家的物價水平、逗留時間等。一般而言,美國,英國,杜拜等物價指數較高的地方,外站津貼也會相對較高


在外站時,機艙服務員會有自己的房間休息嗎?

對!每個機艙服務員都享有自己的房間休息。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,作息時間都不一,如果需要與其他人共享房間的話,相信這......

還是有自己的房間比較好

當空姐兩年,我辭職了!在三萬呎高空工作,不是想像中的那般容易啊!

airport, transport, woman

入行前,經常看到空姐朋友在社交媒體打卡,時常周遊列國,品嚐世界美食,又能一邊工作,一邊去旅行,看似是一大筍工。但入行後,才意識到華麗背後,是需付上不同的代價。 如果你想投入航空業,要先停一停,想一想,看看能不能承受下列的東西。

以下是個人工作的經驗,希望供大家參考吧!

patch, association, mobile phone

身體變差

入行前,自問自己身體機能良好,甚少生病。入行後,傷風感冒是常客,畢竟我經常要捱夜,經常要適應不同的時差,作息不定時,身體自自然然響起不同的警號

 

colors, makeup, cosmetic

暗瘡問題

入行前,我是一個不太生暗瘡的人,雖然不至於皮光肉滑,但也絕不會為暗瘡問題而受困擾。入行後,臉部經常出現大大小小不同的暗瘡。特別是飛長途機的話,經常要化妝十多個小時,皮膚難以有足夠的休息,而放假的時間,因為臉上的暗瘡實在太引人注目,因此不得不花妝,用大量遮瑕膏來遮蓋可惡的暗瘡。久而久之, 暗瘡問題日漸嚴重,久久不能根治

 

起初我只是買了一些暗瘡膏來治療暗瘡,但暗瘡問題完全沒有改善。無可奈何下,我只能去看皮膚科醫生,吃了3個月的抗生素,暗瘡問題終於解決了。停藥兩個月後,暗瘡又來探訪我了。因為臨近移民,我只是向皮膚科醫生拿了些暗瘡膏,我不想依賴藥物來解決問題。而我深信,當作息正常時,皮膚會大大改善

 

雖然我看到很多同事的膚質也很好,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也不一樣。如果遇上暗瘡問題,那只好嘗試改變一下護膚品、花妝品,吃清淡一點,如果暗瘡問題持續惡化,那只能及早求醫

 

後話:停止飛行後,暗瘡漸漸減退,雖然還有一點兒暗瘡印,但情況已經大大改善

first aid, box, tin can

無緣無固出現的瘀傷

下班後,經常會發現手部,腳部出現一些瘀傷,真的不知道自己在何時何分何秒碰到自己

life, spiritual, breathing

經常與家人/朋友/情人分開

如果你是一個非常痴身的兒子/女兒/男朋友/女朋友,相信這份工會對你造成一點兒壓力。因為工作的關係,你經常需要飛往外地作短暫停留,面對著時差和區域的關係,你一定要能忍受短暫分離的痛苦啊

 

放棄了安穩的OL生活,一躍成為空姐,衝上雲霄

sunset, transport, aircraft
Marina Richter

We travel not to escape life, but for life not to escape us.

不少人想當空姐,因為這是一份可以周遊列國的荀工,這對於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,尤其吸引。對我而言,最吸引的地方當然是可以低成本地環遊世界,一邊工作,一邊吃喝玩樂。當然,這份工還有數次不盡的優點。

以下分享了數個我想當空姐的原因。

travel, pinned, pinning

環遊世界

相信不少人對於空姐的印象是,可以一邊工作,一邊環遊世界。沒錯,在過去的兩年,我曾經拜訪過接近30個國家,有一些國家,是我一生也沒想過會遊覽的 

laptop computer, tray, tea

彈性工作

每個月的16號,同事們都會十分緊張,因為這天會發放下個月的更表。雖然我每個月的更表都很爛,但我都會盡力與同事交換航班。而對於懶惰的我來說,我會盡力把所有航班換成Long-Haul,盡力減少上班的次數

 

而且同事能根據自己的意願,選擇不同的飛行計劃,倒如High Density(只做即日來回的班機)、High Hours (每個月的飛行時數超過100小時)、不同的Scheme(倒如Melborn Scheme – 只飛香港 – 墨爾本 & 墨爾本 – 香港等)



hammock, woman, female

Work Life Balance

當空中服務員,真的可謂能做到Work Life Balance。以一個正常的更表而言,大概有10多天的假期。曾經有一個月,我試過只有3班5 Days Pattern的長途班,那個月我有15天的假期,可謂是Work Hard,Play Hard

 

而在空餘的時間,你可發掘自己的興趣,塑造一個精彩的人生 

despaired, businessman, business

較少的辦公室政治

如果在辦公室工作,當遇到不喜歡的同事,每天上班都會感到心力交瘁,每天上班便想下班,真的感到無比的沮喪。但對於空中辦公室而言,即使我怎麼不喜歡一位同事,即使是長途班,最多也只是面對對方30小時,航班過後又是一條好漢。不用說再見,因為再也不會看見對方

passport, ticket, flight

特價機票

作為航空公司一員,當然能夠享受特價機票。除了能夠選乘自己公司的航班,還可選擇乘搭合作夥伴的聯營航班(One World),無論是天崖海角,你總能找到合適,而價格非常優惠的機票(雖然我們只能得到候補機票)

restaurant, food, lunch

較低成本品嚐各地的美食、購買名牌包包

今天你可在台北吃個魯肉飯、後天到東京吃壽司、再過幾天都德國法蘭克福吃豬手,而所享的美食,價格都比香港便宜。

 

Layover的時候,可以盡情購物。而對於喜歡購物的女士來說,因為可以退稅的緣固,最大得著是能夠買到相對較便宜的名牌包包(雖然不是每個國家都容許空中服務員退稅)

申請社會安全卡

people, girl, alone

生活在美國,社會安全號碼Social Security Number (SSN) 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東西。如果你想在美國找工作、開設銀行戶口、考取駕照,你必須提供社會安全號碼。

 

入境美國前,我看了無數的部落格,不少人都建議入境兩個星期後才申請社會安全號碼,因為社會安全局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(SSA) 需要約兩個星期才能在SAVE-ASVI Database系統核實申請人的資料。持K1未婚妻簽證入境,可在I-94到期前,即你入境後的90天內到社會安全局申請社會安全號碼

事實上,假如你申請綠卡時同時申請工作卡,你可在工作卡的申請表上(Q14&Q15)同時選擇申請社會安全卡Social Security Card,當你收到Combo卡(工作卡&回美證)後,你會隨即收到社會安全卡。

而不少人提前到社會安全局申請社會安全號碼,是因為不少州份明確規定,申請駕駛執照時必須提供社會安全號碼(當然有一些州份是接受你後補社會安全號碼的)。如果等收到Combo卡時才拿到社會安全卡,那可能要等數個月。如果能早一點拿到社會安全號碼,那便可以早一點考取駕照。而這對於還未能工作和旅遊的人夫/妻來說,學習駕車絕對是一個消磨時間,同是又能學習新技能的好‘玩意’。

為了讓生活便利一點,我便嘗試碰一碰運氣,看看能不能早一點拿到社會安全號碼。

2020年2月14日,我和老公一起到社會安全局,等候了一小時,終於能接見接員。我把文件交予職員,當中包括:

 

  1. 護照 & K1 簽證
  2. I-94 列印本
  3. 申請表格 (由於我沒有把申請表格打印出來,職員叫我把資料寫在紙上,她再輸入電腦)

職員檢查好資料後,說她未能在系統上核對我的身份,只給我一張Acknowledgement Letter,說他們需要約4個星期查核我的資料。

接到Acknowledgement Letter後,我已沒有多加理會,反正我打算3月中才辦理學習駕駛的執照。如事者,一直在等。怎料,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,美國的確診數字與日俱增,不少政府機構均暫時關閉,社會安全局,當然也不倒外吧!

由2月到6月,一直也沒有收到任何的消息,我也沒有抱著一絲的希望。

6月12日早上,我收到一個突如其來的電話,原來是社會安全局的職員致電給我。職員跟我說,由於我的文件已過期 (我想應該是我的I-94已過期,我在2月5日入境美國,90天的限期一早已過,I-94也在5月初到期了),由此他們不能向我發出社會安全卡。

另外,職員跟我說,雖然社會安全局現時已開啟,但也只提供有限度的服務。如果你的I-94還未到期,你必需先得到工作的Offer Letter,並事先預約才能跟社會安全局的職員面談,社會安全局暫時不接受Walk-in。如果你的I-94已到期,而你在申請工作卡時有授權USCIS向社會安全局披露相關資料,那就只能在收到Combo後才得到社會安全號碼了。

而在6月15日,我收到社會安全局寄來的郵件通知,說我未能提供有效的文件,因此他們不能向我發放社會安全卡。

我想,現在可以做的是,是繼續等。

這是我在2020年2月14日收到的Acknowledgement Letter。

這是我在2020月6月15日收到的Rejection Letter

移民必經階段 – 漫長的等待

airport, person, waiting

無論你是否準備/或正在申請移民,即使不是通過婚姻而移民,相信大部份人經歷最深的是 - 漫長的等待。

結婚前,我與當時的未婚夫遠距離戀愛了四年多。一等,等了四年多才決定結婚。

等了四年,我們終於展開漫長的申請K1未婚妻簽證之旅。由申請抵達USCIS到拿到簽證,一共等了半年。

2019年10月拿到簽證後,我決定留在香港,與家人和朋友歡渡聖誕和新年後才入境美國。

 

終於,終於等到前往美國的時刻。等了四年多,終於能夠結束多年的遠距離戀愛,本來是十分興奮的,怎料,世事不像我預期。入境前,我每天都在擔心,擔心我不能如期入境美國。回想起2020年初,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到全球各地,世界各國都實施不同的旅遊限制,美國也不倒外。2月初,每天起床最擔心的是,美國會不會禁止過去14天曾到過香港的遊客入境。畢竟當時的K1簽證將快到期,而且疫情剛爆發,不知要等到何月何日才結束。因為害怕,不想再等待,因此我提前了出發前往美國。

入境後,我為了減少等待綠卡的時間,結婚就立即遞交身份轉換申請,希望盡快拿到工作卡和回美證,讓我能夠使用Combo尋找工作並短暫離開美國。

 

正常情況下,申請綠卡時間至少一年半載。本來預計年尾會收到綠卡。現時,我也不應有任何的假想了。 

本來我是在2020年3月30日到USCIS 的Application Support Center (ASC)套取指紋。結果,USCIS 在3年18日起暫停所有面對面的服務,ASC的開放時間當然也受影響。本來以為ASC在數個星期後便會開啟,結果一等,等了3個月,現在還沒收到新的套取指紋時間。

 

如果不套取指紋,綠卡、工作卡和回美證的申請將會延誤,申請時間將會大大延長。現在的我,不知道還需要面對多長的等待。 

2020月2月14日,結婚後我跟老公到社會安全局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(SSA),希望碰一碰運氣,看看能不能早一點申請社會安全號碼Soical Security Number。當職員跟我核對好資料後,說他們需要約四個星期核實我的申請。如果成功的話,他們會郵寄社會安全卡給我; 不成功的話,我會收到拒絕申請通知。

本來我預計3月中會得到答覆,結果一直等,等到6月,終於收到答覆。6月12日早上,SSA的職員致電給我,說我的I-94已過期,因此他們不能處理我的申請。等了4個月,徒勞無功。

現時,我可以做的是,是繼續等。等我完成套取指紋,USCIS處理好我的工作卡申請後,我才會收到SSN。

本身打算入境美國後開始學習駕車,怎料,申請學習駕駛執照的Texas Department of Public Safety (TXDPS)在3月中暫時關閉,一等,等到5月尾,其辦公室終於開啟,但需要預約,才能與職員見面。本來打算在網上登記預約面談,怎料,網站需要SSN才能登記。當然,我沒有SSN,不能在網上預約。意即是,我暫時亦未能辦理駕照,只能繼續等。

2020年3月初遺失特區護照後,我隨即到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申請補領特區護照,領事館職員告訴我大約兩個月便可取回護照。5月8日,家人收到香港入境處的來電,被告知補辦的特區護照已經準備好,但由於寄往美國的郵遞服務暫停,護照將於稍候寄出,但確實寄出時間未明 。

雖然護照已經準備好,但由四月初開始,香港郵政暫停所有寄往美國的空郵郵政服務 (包括特快專遞服務),現時六月也沒有任何跡像空郵服務會恢復,看來真的等到花兒也謝了還未能收到護照。

一場疫情,幾乎讓所有的東西停頓。本來預計入境後半年便能安頓好一切,看來,我只能迎接漫長的等待。

除了抱著樂觀的心態慢慢等待,看來也別無他法。

生活在美國,你不得不知的生活小習慣

runner, fitness, running

嫁到世界的另一邊,很多東西都要重新適應,生活多年的習慣,也可能需要作出調整。

由以往在美國作交換生、旅遊到搬到美國居住,加起來也超過一年。這些年間,體驗了不少美國人的生活文化。 在這,希望憑自己的經驗,分享生活在美國,你不得不知道的生活習慣。

攝氏 vs 華氏

生活在香港,人人都習慣用攝氏Celsius來形容溫度。看新聞時,經常會聽到 – 今天天氣酷氣,氣溫高達30 度。

但搬進美國後,每次我問老公溫度時,他都會跟我說:

Oh! It is too hot! It is 100 degree! (心想!人生從來都也沒有經歷過40度以上的天氣)

Oh! It is too cold! It is 50 degree! (心想!怎麼可能50度也叫凍)

無他的, 美國人是習慣用華氏Fahrenheit來形容溫度

這時候,我只好拿起手機,打開天氣App,看看攝氏的溫度。對於由小到大都使用攝氏的我來說,看來要開始適應一下用華氏來生活了。因為,我們總不能每天都用手機來翻譯吧!

Mile

對於美國人來說,駕車是一件平常不過的事,而他們對於‘Mile’這個概念,絕對是瞭如指掌。

還記得有一次出門,我問老公還有多久才到達目的地,他答我10 Miles。這時,我心裏反了無數個白眼,因為我對Mile 這個東西完全沒有概念。這時候,我又拿出手機,打開Google Map,看看多久才到達目的地。

事實上,美國人是喜歡使用Mile 來表達時間、距離。

複習來說:1英里(Mile) 等於1.61公里或5280英尺。

簡單來說:以中等速度步行1英里大約需要15到20分鐘。

如果像我一樣還是毫無頭緒的話,可以打開Google Map, 看看所需時間。

看來,我也要開始慢慢地習慣,開始使用Mile 作溝通了。

日期格式

一直以來,我們習慣使用的日期格式是 – 日/月/年。 例如: 2020年12月25日,我們會寫成 25/12/2020。

 

但對美國來說,美國人習慣使用的日期格式是 – 月/日/年。對於2020年12月25日,他們會寫成12/25/2020。

 

因此,在美國購物時,如要看物品的到期日,記得千萬不要把月份和日期調亂啊!

For Here or To Go

還記得第一次到美國時,在快餐店經常聽到服務員問:For here or to go。當時的我雖然每一個字都聽得明白,但卻不明白他們說什麼。

生活久了,開始明白在美國的快餐店,當你點完食物後,服務員定必會問你For here or to go,意即是問你在餐廳內用膳還是外賣。

小費

在香港,一般而言我們在外用餐都不用給小費。對於稍為高級一點的餐廳,你可能要繳付10%的加一服務費。如果你對服務非常滿意,當然你可以隨心所欲,再多付一點小費。 但對於美國而言,繳付小費絕對是一個平凡不過的東西。 

除了快餐店以外,如果你在餐廳用膳,即使你不太滿意其服務,你也應該付上小費。以德州而言,根據U.S Department of Labour所述,接受小費為主的員工的最低工資Minimum Wages for Tipped Employees真的可以低至每小時USD$2.13。因此,不少餐廳員工都是依靠小費來維持生計。一般而言,如果服務不過不失,你可付10%的小費,如果服務生十分殷勤和體貼,可付15%-20%,如果你覺得服務簡直是一流,當然可以再多付一點以表謝意。 

另外,如果你打算用外賣App點食物,最好也付上小費。外賣員的工資是以order加上小費計算,在沒有小費的情況下,外賣員的工資可低至$2。試想想,他們要到餐廳排隊等候,再把食物送到你家中,一來一回起碼需時30分鐘。在沒有小費的情況下,外賣員只收到USD$2的薪金,他們不但需要使用自己的車輛,賠上了折舊,另外還要入油,實在所費不菲。

因此,無論在餐廳內用膳還是叫外賣,付上小費也是一種表達尊重的文化。

冰水

每次到餐廳用膳,服務員第一時間會問我想喝什麼。當我說我想要一杯水的時候,無論是夏天或冬天,我都會得到一杯大大的冰水。

相信如果我對服務員說我想要一杯暖水,温水,他們一定會感到無比的驚訝。

鞋子/襪子

在香港,每次回家後,我第一時間一定會脫鞋脫襪子。因為穿了一整天鞋和襪後,總覺得需要一點解脫。

 

然而,當我到美國後,發現美國人總是鞋&襪不離身。進入屋內,部份美國人不會脫掉鞋,並在屋內任意走動,即使脫掉鞋,也會襪不離身。我想,除了洗澡時,他們都會穿上襪子。

電視節目播映時間

如果你有在美國收看電視節目,當提及節目播放時間,你會發現它們會提及兩個時間。一般而言,第一個時間是東部時間Eastern Time,第二個時間是中部時間Central Time,比如是Sunday 8/7c,意即是eight-seven-central,節目會在星期日 – 東岸時間8時/中部時間7時播映。

因此,如果你真的很想觀看某個節目,一定要留意自己居住地的時區,不然便會錯過節目的播映時間了。 

日常用語

由小到大,無論在學校或生活上,都會接觸到美式英式的詞彙。因此,我經常都會英式美式英語混著用,根本沒有留意自己什麼時候用了英式英文,什麼時候用了美式英文。然而,到了美國後,總不能經常英式美式英文夾雜著用,雖然美國人不至於聽不明白,但就總覺得怪怪的。

 

因此,從今以後,看來我要多學,多用美式英語了。

 

以下列舉了數個生活上經常會用到的字詞。

 

 

美式

英式

停車場

Parking Lot

Car park

電梯

Elevator 

Lift

褲子

Pants

Trousers

餅乾

Cracker 

Biscuit

橡皮擦

Eraser

Rubber

櫃子

Cabinet

Cupboard

走廊

Hallway

Corridor

Translate »